开启光伏千瓦时代据悉,爱康科技生产的异质结电池今年一季度可切换至166mm,四季度开始实现182mm尺寸电池生产,未来还将根据行业发展适配210mm尺寸。
消息一经发布,双良节能即受到了二级市场的追捧,公司股价在3月12日、3月15日连续涨停,3月16日以涨停开盘,全天收涨6.48%。另外,合同履行过程中,如遇行业政策调整、市场环境变化、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等不可预计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,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法如期或全部履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双良节能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.72亿元,本次签订的两份合同预计总金额为22.51亿元,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8.67%,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1.75%。需要指出的是,双良节能还对合同履行的风险进行了分析。例如,双良节能表示,合同已对履约主体、工作内容、质量标准、合同价格、支付方式、履行期限等必要内容作出了明确约定。双良节能主要业务分为节能节水系统,包括:溴化锂冷热机组、电制冷机组、换热器、空冷器系统等。今年3月14日,双良节能董事会正式审议通过了《关于公司对外投资并拟签署包头单晶硅项目合作协议的议案》,与包头市人民政府、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拟签署《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包头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(20GW)合作协议书》,公司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分两期建设共40GW单晶硅项目。
公司于2021年正式进军单晶硅片业务。合同各方主体具备履行合同的资金、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。有下游企业称,目前下游企业几乎没有盈利,因此所有做下游的企业都在减产。
成本的上升使户用、工商业分布式业主与安装商放缓脚步,甚至被迫停滞。突然而至的需求使光伏产业重现了风电领域的供不应求。因此,2020年成为了陆上风电抢装大年,多家风机设备厂商都出现了供应紧缺的现象。老的产能先停掉,扩新产能,降低成本。
风电机组月度公开投标均价(来源:金风科技)今年,一些深耕风电的开发商开始把发展新能源的重心转入光伏领域。风电的昨天,会是光伏的明天吗?这非常值得警醒。
朱共山认为过去十余年光伏产业分工协作,互相扶持,才造就了中国光伏持续高速的发展,如果上下游各环节各自为战,对于产业以及中国能源替代和碳中和进程都是极大损害。整机商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。目前,保利协鑫在徐州的多晶硅产能置换6万吨,现有产能1万吨,计划于今年6月前增加至2万吨,年底前增加至3万吨。内蒙规划了30万吨的项目,包括工业硅的配套。
在期待多晶硅价格回归正常的同时,很多企业开始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,进一步储备竞争力。通知规定,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,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,国家将不再补贴。其实,这也是东方希望产业转型的方向之一。紧缺带来的原材料涨价与今日的光伏如出一辙。
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,多晶硅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地削弱了光伏产业的成本优势,那么光伏的发展,则可能会被风电、生物质能等其它清洁能源抢跑。电池厂商首先成为双面受挤的夹心饼干。
多晶硅涨价狂欢让很多下游企业苦不堪言,而多晶硅生产商则因此获得超预期的利润。在困难的环境中,我们的策略是,失血的订单坚决不做,宁愿减产停产。
政策出台的2019年年底,风电机组公开投标均价,已从年初的3000元/kw左右,飙升至超过4100元/kw。整体上开源节流,修炼好内功,在困难中保持企业健康生存。本周,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74-200元/ kg,成交均价为194元/ kg;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72-198元/ kg,成交均价为190万元/ kg。这导致了供给短缺短期无法解决。宁夏项目一期规划25万吨,总规模是40万吨。一方面因原料价格上涨,电池片价格水涨船高;而另一方面,由于海外疫情的影响,组件企业承受能力减弱,一些海外订单出现了延迟或取消,相应的组件需求随之放缓。
从年初的超过4100元/kw,跌回3000元/kw左右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。
电池片企业面临有价无市困境,部分电池厂家利润缩水乃至亏损。这是长期的化工制造企业合理的价格。
而涨价狂欢一直持续,有各产业链环节需求传导不均的因素:硅料产能扩产周期长,下游硅片、电池片环节由于连续多年维持相对较的高盈利水平,企业自身扩产能力充足,也吸引了大量外界资本进入,大规模扩产相对快速很多。纵观整个多晶硅生产行业,集体扩产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共同的选择。
例如,中环股份宣布工业4.0切片工厂已经实现全规格单晶硅片的薄片化生产能力。而大型地面电站则在逼近630抢装小高峰前被迫猝然停步。这个项目下半年紧急开工建设,计划明年投产。最高价已超200元/kg,这意味着多晶硅价格已经回到10年前的高位。
短短几个月时间,多晶硅价格已上涨约110元/kg,且仍呈持续上涨趋势。另一多晶硅生产龙头东方希望的对策也是扩产保供。
硅料价格连续上涨已倒逼下游企业进行技术革新。过高的价格不仅会抑制需求,而且短期内过高的利润率,不仅会影响上下游协同发展,更会吸引其他资本大举进入行业,对当前的行业格局带来挑战,届时又是一片残酷的淘汰过程。
光伏原材料多晶硅的疯狂涨价亦传导至下游,也给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。扩产潮来袭,需居安思危两个月前,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保利协鑫的董事局主席朱共山曾宣布:为增强行业内外部信心,稳定产业供应,让光伏行业在平价元年顺利过渡,有效助力国家碳中和大目标,近期保利协鑫的硅料价格将不再上涨,并呼吁行业同类企业携手,营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环境。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发出了警示:历史经验一再证明,产业链企业越是处在优势地位时,越是在供不应求时,越要居安思危,站在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思考。为了解决阶段性的供需失衡,东方希望计划在宁夏的25万吨硅料项目。每年新能源新增装机一亿千瓦左右的预期,让整个行业如烈火烹油。希望通过此举把价格恢复到去年上半年,也就是50-60元/kg的水平。
这又和一年多以前的风电行业非常相似。尽管如此,经历过数次跌宕起伏的光伏企业依然理性。
东方希望还规划了100万吨项目。其在四川乐山的产能是10万吨。
客观来看,由于多晶硅生产环节属于高投入、高技术、长周期行业,曾经长期处于亏损边缘,因此多晶硅企业扩产动力有限,也少有外界资本涉入。此外,光伏需求的季节波动性较大,存在一定错配。